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 正文

两个985研究生,抵不过一套学区房

2020-09-30     来源:百家号:真实故事计划

2017年初春,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我,推着刚满两个月的二宝迫不及待地出来喘口气,让即将发霉的身体接触一下带着雾霾的 “新鲜空气”。

“哟,你家这小孩长得可真……是个男孩吧?”

似乎生老大用光了基因里的好运气,二宝这个小妹妹长得有点儿难以言说,常常让夸她的人“无从下嘴”。相熟的妈妈们逗了一会儿,忽然问我:“你家这个二宝,去幼儿园报过名了没有?”

“什么?”我有点儿反应不过来:“才两个月的小孩子,报什么名啊?”

其他人一听,纷纷笑话我:“你也太不了解形势了,咱们这个居民区都是奔着学区房的名字来买的,幼儿园总共就两个,你算算吧,不过等你算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我们二宝刚出生就让老公去幼儿园报了名。”有人附和着。

虽然觉得这样有点滑稽,但我第二天还是顶着大风,把二宝包裹得严严实实,径直向附近的幼儿园杀了过去。走到幼儿园大门外正是课间,小朋友们在玩耍,院里活动的空间不算大,有个小滑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排着队玩。

我对门口的保安说:“我要给孩子报名。”保安看了一眼小车中合眼熟睡的二宝,漫不经心地拿出一个本子,指着空白处让我填。

“你家孩子是哪一年入园?”

“我们家二宝2016年底出生,报2019年的可以吗?”

保安嗤笑一声:“还2019年的,2019年的都报了1000多名了,你写上了也没用!”

我环顾这个小小的幼儿园,问:“一级最多能容纳多少人?”

保安说:“最多能接收100名吧?”

我妥协地说:“那我报2020年的吧?”

保安说:“2020年入园的也报了至少有三四百名了。”

虽然入园前途甚是渺茫,我还是工工整整地写下来宝的具体信息。临走时,保安好心地提醒我:“你有没有认识的人?有人找人,没有送钱,为了孩子,早做打算吧!”

我们小区打的旗号是“与世界接轨,与名校为邻,打造省城最好学区”。有了“学区房”这块金字招牌,虽然位置偏僻,临近村庄,但是房价还是一路飞升,看房买房者络绎不绝。居民以三十岁左右为主,大家的想法和我的差不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和老公都是寒门学子,2006年毕业、结婚、生子。有情饮水饱,祼婚也没觉得委屈,单位10平方的宿舍,住得也很开心。楼下就是菜市场,周末下午,买五块钱的肉,剁成馅,做成一小锅韭菜肉饺子,带着氤氲的热气。盛满三盘,桌子中间摆上凉菜,就着啤酒,打开电脑,看着《康熙来了》,初婚无房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这种日子还是被房子打破了。

我们的第一套房子是2007年夏天买的,两室一厅,面积不大,只有92平。虽是二手房,但也精心布置。房子本身四十几万,加上装修约五十万。对两个来自农村,毕业不久,工资不高,初为父母的人,无异是一笔天文数字。

那是我和老公在省城的第八个年头,买下房子也算是在省城站稳了脚跟,实现了毕业时的心愿:“在这个不大的城市,两个平平凡凡的人相依为命。”所以,最初打算要在这里住一辈子的。

住久了我们发现小区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六岁以上的孩子特别少,居民也多数是老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不是学区,即使有年轻人买,也大都是作为过渡,等到孩子上学的年龄就搬走了。

老公有点儿后悔:“买的时候就看上这里离单位近,万一有事儿,十分钟就回来了。知道不是学区,就是没想到,家长们这么重视学区。”

我让他看看好的地方。小区虽然不是学区房,但是有一个偌大的广场,和葱郁的树林,何况孩子的教育还是看父母,我和他双双985毕业的研究生,还怕带不好一个孩子?

因为年轻人少,所以小区里的孩子不算多,儿子的幼儿园生活过得轻松愉快。一个班里2个老师,10个男孩,16个女孩。孩子们放学后,会一起在大广场上玩耍。

那时候,班里的女生看动画片《巴拉巴拉小魔仙》,就让儿子当“游乐王子”,尤其是两个很漂亮可爱的女孩儿——宝儿和梓萱都喜欢和他玩,只让他当王子,别人谁都不行。

但是,到了上小学的前一年,宝儿和梓萱都搬走了,她们的父母都买好了学区房,班里的小朋友也越走越多。这时候,儿子再到广场上去,东看看、西瞅瞅,也找不到几个同龄的孩子,形只影单,没有趣味。那些“小魔仙”走了,他再也不是“游乐王子”了。

几年前我用来安慰老公的话,连自己都不再相信:“当时买房子,特别看好这个大广场。如今看来,没有同龄人在一起玩,广场再大也没用。”

虽然我们安慰自己,等他上了小学,总会有自己新的朋友。但其实心里有一点儿动摇,在小区里没有玩伴,始终是遗憾。

在这点儿动摇下,我去了一次小区对口的学校。

片区属于省城的城郊,上小学要穿过两个繁忙的路口,有些行人和三轮车并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学校的生源也比较复杂。

这所小学对口的初中是十一中,就在小区对面左拐的第一个胡同里。遇到放学的初中生,他们总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也不礼让行人。附近有座高架桥,每当月上柳梢头,就有一些初中的男孩、女孩在高架桥底下人约黄昏后。

那天晚上回来,我再听着憨厚可爱的儿子,用稚嫩的声音读“昔孟母,择邻处”,有了点儿不一样的感觉。

真正让我动了换房子的念头是去美发店理发。

老板娘的儿子就在十一中。六年前去做头发,她总喜欢眉飞色舞地给我聊她儿子,说到兴头上还会拿照片给我看。相册里的男孩很清秀,眉眼间有些儿像她。

但是,近一两年来,每次说起来她都愁眉不展。有一次我提起了学区,她语重心长地说:“学区房这种事儿,有条件要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

十一中学风特别差,老师在上面讲课,同学们在下面打扑克,新来的老师们都不敢管。最近她儿子成绩下滑得厉害,她还不能说,一说儿子就抱怨:“我小时候那些朋友都去了好的学校,妈妈,你为什么不把我送到一个好点儿的学校?”

我看她很忧虑,安慰她也安慰我自己:“什么样的学校都有好学生,还是看孩子自己,咱管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她很无奈:“话是这么说,但是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这个年龄的小伙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们心思不放学习上,那可不就琢磨着打架、斗殴、玩游戏、谈恋爱?我还怕他交坏朋友,人扶不走,鬼搀飞奔,天天悬着心过日子。”

一个月后,我再去给头发做护理,老板娘不在,后来听说她儿子和别人打架,住院了。

此后,我就开始在网上看一些学区的消息,并盘算着“择校”、“换学区房”哪个更合适。但看着学区房高昂的价格,也没有下定决心,毕竟折腾房子这种事儿不太适合我们这种穷人。

这时候,朋友老杨要去城东看一个新学区,邀请我们同去。他自己做点小生意,看中了一个140多平的,一平8000多。老杨爽快地签了合同,交了订金。他媳妇对小区周围的环境不太满意,老杨说:“不就是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吗,哪能处处满意?”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