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正文

欢呼后的“冷静”:3位学者评析鸿蒙系统面临的争议与挑战

2021-06-21     来源:百家号:

尽管距离华为鸿蒙系统

(HarmonyOS 2)的正式发布

已过去半月,

但相关概念股热度依然居高不下,

各界人士对鸿蒙系统的面世

也是热议不止。

作为一款承载着“国产替代”梦的

国产软件系统,

鸿蒙系统由4000多名研发人员

耗时十年研发,

如同盘古开天辟地破鸿蒙一般,

不仅打破了国外操作系统

长期垄断市场的局面,

还开创一个属于鸿蒙的

万物互联新时代。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对于鸿蒙系统的面世,

有人欢呼,也有人质疑。

欢呼的是鸿蒙系统让中国

在手机操作系统上不再“卡脖子”,

而质疑的是鸿蒙系统太像

国外系统的“套壳”,

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性地

去看待鸿蒙系统?

它带来了怎样的惊喜,

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它的面世对于华为有着怎样的意义?

热切关注并推动着中国创新发展的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郭斌、吴东、黄鹂强三位学者,

近日基于不同视角对此展开了评析。

郭斌

吴东

黄鹂强

“惊 喜”

鸿蒙系统的优势在哪儿?

很多人都说鸿蒙系统代表着中国突破国外操作系统的一丝曙光,那么从技术层面来看,鸿蒙系统到底突破了什么?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黄鹂强副教授在采访中对鸿蒙系统的“突破点”进行了分析。他说,华为的鸿蒙系统通过虚拟终端互联,将人、场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互联互通和技术共享。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鸿蒙系统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大脑”,是实现硬件资源分配、实现应用软件功能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手表等)的互联互通,突破了先前不同属性终端设备的“兼容性”难题。

具体来说,鸿蒙系统通过模块化和分布式设计将各种场景应用无缝衔接,应用到各种终端设备上。这种衔接是从应用层下沉到了硬件层面,形成了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而对于鸿蒙系统的优势,黄鹂强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鸿蒙系统能在保障连接质量的情况下,跨设备的进行资源调用;另一方面,开发者无需过度关注物联网连接所带来的复杂调试过程,只需关注功能的逻辑和界面逻辑即可。

“争 议”

只是国外系统的“套壳”?

对于华为发布的“鸿蒙系统”,社会上褒贬不一。在大片的评议声中,一些批评之词显得格外尖锐,比如“鸿蒙系统作为国货之光,长得太像安卓系统或是苹果iOS,没有自己的特色,实际上就是国外系统的‘套壳’”。

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吴东副教授认为,与其说是“套壳”,不如说是“二次创新”。美国产业经济学家James M. Utterback在其创新动态过程理论指出,一个新兴产业的建立初期,称为产业流动阶段,大量企业涌入,新产品设计多样,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竞争活动的持续,到一定阶段后,产业中“主导设计”开始涌现,并推动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在竞争中成功胜出的企业掌握了主导设计,其他的产业竞争者如果想要保持在新产业中的地位,也必须追随此设计,或者基于该设计来开发产品。可以说,主导设计是帮助创新者赢得市场竞争地位,支配市场追随者使之必须奉行的一种设计。

在吴东看来,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中,安卓和ios系统就是两种胜出的主导设计,赢得了产业界和市场的追随。因此鸿蒙系统在交互界面上没必要另起炉灶,“套壳”追随,开展“二次创新”是比较适宜的创新战略。

“但华为鸿蒙系统恐怕并不甘心一直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追赶者’,以替代安卓和iOS为目标。”吴东认为,鸿蒙系统底层技术创新的更大目标是抓住新一轮技术范式兴起的机会窗口,抢占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主导设计。只有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的产业新兴阶段,才有后来者致胜的机会。

他相信鸿蒙系统正以“超越追赶”的战略努力穿越技术周期,成为真正能够引领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领导者。

图片来源:网络

“意 义”

为何执着于鸿蒙系统研发?

在鸿蒙系统成功面世的背后,是华为十年来对手机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持续大量投入。那么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为为何耗时耗财也要推出这样一个系统?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主任郭斌教授看来,华为推出跨硬件平台的、开源开放的鸿蒙系统,对于华为而言存在着双重意义。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鸿蒙系统看作是华为面向未来发展采取的战略级举措。因为在很多产品领域,都出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软件定义产品”。

换言之,这些产品最为重要的、最具有价值统治力的要素已经不再是硬件本身(虽然传统意义上是硬件占据主导地位),而是由软件来定义产品的功能、价值以及产业链的统治力。

顺应这种趋势,华为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跨硬件的系统,获得跨越业务边界的集成优势,且通过开源开放的方式构建更为强大的生态系统,以此来不断增强这种集成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华为应对短期冲击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着来自于美国的巨大压制,华为迫切需要在业务扩张方面开拓新的机会来对冲部分影响,而开源开放的系统可以让华为有更多的业务边界和业务形态的延展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 挑 战”

鸿蒙系统的未来面临着什么?

“虽然鸿蒙系统在互联互通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但我们也需要认清当前鸿蒙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的一些挑战。”

黄鹂强认为鸿蒙系统面临着三大挑战。首先,安卓和苹果系统分别占据了全球68.63%和30.99%的市场份额,如何打破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是鸿蒙系统能否站稳市场脚跟的关键所在。

其次,由于鸿蒙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仍不够稳定、生态系统建设不够完善,没有整体的生态链做支撑。如何聚拢开发者为鸿蒙系统持续开发各类应用程序,打造系统开发商、硬件厂商、软件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正循环,是鸿蒙系统在扩大用户基础、打造生态系统方面的必要条件。

最后,即使鸿蒙系统能够在国内形成生态链,但如何打造国外的生态、如何解决美国政府对于华为的技术封锁,是鸿蒙系统能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郭斌也认为鸿蒙系统在未来将面临一系列关键挑战。比如,这样的系统平台将不可避免地与已有的系统平台(例如安卓系统)产生直接的竞争,而是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和多样性足够大的硬件和软件生态,是决定鸿蒙系统能够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其次,在鸿蒙生态系统的培育和扩展过程中,那些典型产品应用场景中的头部厂商在多大程度上有意愿加入到对鸿蒙系统的支持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以智能手机为例,作为鸿蒙系统的重要应用产品场景,由于华为手机业务在受到压制之后已经掉离了头部手机厂商阵营,那么现有的那些手机头部厂商对待鸿蒙系统的态度,就变得很关键。

而这些手机头部厂商或许会因为自己已有的系统而不是很愿意支持一个具有竞争性的系统,或者可能会因为担心美国政府在未来针对鸿蒙系统生态采取的打压不确定性而在采纳鸿蒙系统上犹豫不决,这些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最后,就长期而言,即使鸿蒙系统的生态成功构建并且拥有了巨大的采纳规模,但华为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从系统的采纳上寻找到合适的变现渠道,以覆盖因开发和支持生态系统所支付的投入成本?

#留言互动#

对于华为鸿蒙系统的未来,

你怎么看?

欢迎参与文末留言板讨论。

信息来源:“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基地”公众号

原文采编:唐敏遐

编辑整理/排版:段婷

原标题:《欢呼后的“冷静”:3位学者评析鸿蒙系统面临的争议与挑战》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