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胡雪岩做生丝的买卖,只用了一招,逼着洋人付出两倍的价钱

2020-10-02     来源:百家号:吴学华讲历史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江南一直以蚕桑业发达而闻名,1840年以前,手工染丝业比较普遍,但主要是小手工作坊来做,因此,江南大部分人都以蚕桑业为生。市场的动荡,让许多家庭式的手工作坊破产,农民也都遭了殃。清政府一开始十分注重江南地区蚕桑业的保护,对于哄抬价购,低价收购搞垄断的做法大力打击,使江浙的桑蚕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时局的变化,西方机器大生产的效益高,质量好,远远超出于传统手工作坊,洋人把生丝大量收购回国,垄断原料市场,使手工作坊纷纷破产,于是洋人便很容易就控制了江浙的市场,还以最低的价格收购生丝。由于生丝十分特殊,刚生出的生丝不加以保护很快变成土黄色,自然不值钱了,蚕农在产出生丝后,只好赶快出手。江南大部分农民都以养蚕卖丝为生,自己产的丝质量一差,洋人不收的话,就没办法维持生活,因此,既使洋人的收价很低,但蚕农在这种压榨和剥削下,也不得不把生丝卖给他们。

胡雪岩对这其中的情况十分了解。他早就想经营蚕桑业,但一开始既无本钱,也无关系。很快,有了资金,又在朝廷中找到了靠山,于是,他便向蚕桑业进军。

胡雪岩认为,“广行”、“洋庄”在与洋人打交道时,要定个统一的价格,这样洋人也就不得不按此照办了。对急于周转,急于出手的本钱,商行这样规定:第一,把他们的丝以同等价格收购。第二,即使不卖,也可用货抵押,先付钱等卖了货物再还。丝价卖高,这是大家都愿意的好事!如果这样还有人与洋人做生意,一定是收了好处,出卖同行利益,如此一来,自然就失去了同行的信任,毫无立足之地了。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