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看新疆机场集团是如何带动这888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

2021-04-10     来源:百家号:

原创 金欢、张人尹 中国民航报

2月25日,新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当他捧回镌刻着荣誉的证书时,在场接机的人们都激动不已。自2005年起,新疆机场集团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党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和机场航空运输独特资源优势嵌入脱贫攻坚全过程,高位推进、尽锐出战、精准攻坚,连续15年深入对口帮扶的于田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带动实现8883名贫困人口脱贫、2.25万人增收致富、1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修建机场 开辟大漠深处的天路

于田机场(新疆机场集团供图)

“我现在也是民航人了!我的家乡有机场了!我可以带爸爸妈妈飞去北京了!”于田机场监控室员工热孜古丽·买吐送激动地说。这名年轻的维吾尔族姑娘来自于田县木尕拉镇阿热木喀木村,这里也是机场的扶贫点。在热孜古丽的记忆中,机场来的扶贫干部都特别热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张伯伯待我们家像亲人一样,经常来给我们送温暖。我上大学的时候他还去学校看我呢。看到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越来越好,张伯伯就特别开心,常常笑得合不拢嘴。”热孜古丽所说的张伯伯,其实就是张军,他与热孜古丽的父亲买吐送·热哈买提是结对子的亲戚。在张军的鼓励和影响下,热孜古丽有了民航情结和理想,努力读书,终于在大学毕业后梦想成真,入职于田机场。

一条跑道,把2000里路变成一小时。去年底建成投运的于田机场带给了当地极为长远、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老百姓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和更美好的生活体验。对于机场建设这一最具民航特色的脱贫攻坚项目,张军早已看到其中的价值。“这是完善新疆综合交通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将为于田及周边县市各族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也将有力促进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此外,张军还指出,于田机场的建成通航,在国防战略、应急救援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更将在于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记者了解到,于田机场通航以后,已有乌鲁木齐航空、南航、华夏航空等开通与乌鲁木齐、库尔勒、和田等地的多条航线。今年夏航季,南航新开通北京大兴—乌鲁木齐—于田航线,华夏航空新开通阿克苏—于田—和田航线等。这些航线的开辟,将不断完善于田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改善和田地区东三县交通运输现状,也将为开通货运航线、发展临空产业奠定基础。

对于山高水远、地域辽阔的新疆而言,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疆的象征,横贯新疆中部,形成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格尔盆地。面对复杂多样的地貌,民航相比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具有通行效率高等显著特点。火车、铁路等方式还需要勘探地形,按照地形铺设轨道,而且新疆早晚温差大,维护铁路的成本较高,机场则只需要选定一个开阔的地方,就可以带动疆内旅游、货运、资源开发等产业的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拥有民用运输机场最多的省份,22个疆内机场形成了航空运输独特的资源优势,架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空中金桥”。这其中,支线机场就像毛细血管,紧密连接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打通了疆内外的交通要道,有力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新建、改扩建的8个机场,开通疆内外的85条航线,都极大改善了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不断汇集,解决了周边10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安置南疆地区富余劳动力700余人,辐射带动南疆地区1100万农村人口增收。”张军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在“瓜果季货邮运输保障”专项行动中开通的“库尔勒香梨号”“轮台白杏号”“焉耆板栗南瓜号”“塔里木马鹿鹿茸号”“冬枣号”等航空货运专班,仅2020年库尔勒机场就保障了瓜果专班26个,共输出牛羊肉、瓜果等农副产品4000余吨,实现了扶贫产品特别是瓜果等农副产品“一天即可抵达全国各地”,大大提升了扶贫产品的附加值。

深度发力 让扶贫从“输血”变“造血”

自2014年起,新疆机场集团党委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对口帮扶于田县木尕拉镇深度贫困村,帮扶村从最初的4个发展到12个。彻底拔掉12个深度贫困村的“穷”根,是新疆机场集团每个扶贫干部的决心和誓言。张军告诉记者,仅2020年一年,机场集团党委就先后召开14次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建立实施周汇报、每月农户收入动态监测表,以及重点对脱贫易返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家庭收入实施动态监测等机制,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情况和扶贫项目运营状况,靶向施策,确保贫困户就业、收入双保障。

打馕合作社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新疆机场集团供图)

按照“主业搭台、辅业唱戏”的思路,新疆机场集团通过持续加大对深度贫困村人力、物力的投入,开展转移就业、发展产业、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实现了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良好局面。这其中,协调产业落地,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在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为当地创造更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充分挖掘新疆传统食品手工馕文化,新疆机场集团投资200余万元在于田县木尕拉镇吐格曼阔恰村建立了集加工包装、经营销售、品牌打造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打馕合作社,让村民借助传统手艺增收致富。“打馕合作社成立后,吸纳了近100名村民进厂务工,每天能生产5000个~10000个馕。”打馕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走进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个个馕坑烧得正旺,穿戴整洁的制作人员忙个不停,香喷喷的馕接连出炉。在隔壁的销售大厅里,几个工人正在操作机器给馕进行标准化包装,而在旁边的货架上,各色馕产品摆放整齐,琳琅满目。一位销售人员得意地说,合作社生产的玫瑰花馕、辣皮子馕、核桃馕等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与当地“美玉香馕”公司进行合作,形成了稳定的产销链。

此外,由新疆机场集团投资完善车间基础设施的赫彩服装厂在2019年开始运营,并将集团3年近400万余元的劳保服订单交付该厂生产,竭尽所能地提高村民收入。可喜的是,这个工厂解决了260多名贫困户的就业难题,月人均工资达到1500元~4500元。养羊合作社的建立则让村民通过羊群本身受益,还将羊群产生的粪便用于苗圃基地、稻田及其他农作物施肥,种出玉米、草料又可用于制作羊群的饲料,逐步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农业经济。而木材加工厂、苗圃基地、矿泉水厂、养鸡合作社、木耳厂……一个个富民产业陆续落地生根。据统计,机场集团还自筹1300万元推动酒店、旅游、绿色产业、航食等非航产业落地于田县等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10万余元、协调引进资金7621万余元、消费扶贫380万余元,采用“公司+政府+大户+合作社”模式大力组织实施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建设苗圃、打馕、养殖、木材加工、服装制作、矿泉水厂、酒业等扶贫项目支柱产业12个,创新实施“双百”工程,就近就地解决村民就业1500余人次、残障人员和边缘户就业197人,直接带动500余户贫困户脱贫。

如今,在全疆6个百万级机场候机楼,南来北往的旅客可以看到机场特别设立的“扶贫产品销售点”,将扶贫产品销售市场由南疆深度贫困地区向疆内外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扩展,“美玉香馕”“无花果酒”等一系列绿色特色扶贫产品逐步获得旅客认可,月均销售额达到10万元。

因为种种创新举措,新疆机场集团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被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20年“自治区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情满乡村 边疆人民的生活比蜜甜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2014年开展的活动,各级工作组都要在相应的责任村、镇驻守,协调、帮助当地居民在脱贫致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改善贫困地区的民生面貌、社会风气、百姓生活。对此,新疆机场集团义不容辞。张军介绍,机场集团建立完善党委领导班子统筹谋划、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双组长领导机制、包联督导和挂牌督战机制,“访惠聚”办公室统筹协调、工作队具体落实工作机制及贫困户收入动态检测预警机制等长效机制,接续派出7名副厅级领导带队,8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45名驻村第一书记、共238名队员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支教工作。

买托乎提大叔过上了好日子。(记者汪洋/摄)

于田县木尕拉镇巴什喀群村曾经是个深度贫困村,村里可耕地面积少,基础条件差,老弱病残多。经过机场集团驻村干部这几年的不断努力,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其中,买托乎提·木沙家就是典型的例子。据驻村第一书记岳忠义介绍:“买托乎提大叔患有眼疾,双目几乎失明,老伴也没有劳动能力,一个女儿还在读书。工作组了解到大叔家的情况后,根据政策,对老人家进行了具体帮扶。”

“买托乎提大叔曾是我的结对子亲戚。”于田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李毅刚3年前也在巴什喀群村驻村,他回忆说,“记得那会儿他们家还是土炕,晚上睡觉牛羊就在耳边呼吸,跳蚤经常会把人咬醒,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了大叔家。如今的大叔家里窗明几净,院落整洁。院子里,大叔家养的羊、鸡和鸽子各得其乐,屋子里很敞亮,铺着地毯,家具家电齐全,柜子上还放了个大药箱,里面装满了大叔需要吃的药。

等候良久的买托乎提紧紧地握住了李毅刚的手。虽然老人近乎双目失明,脱贫攻坚的成果他看不到,但是摸得着:“国家的政策好啊,在驻村干部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房子从破烂不堪变成了焕然一新的安居房。女儿上学也得到了保障。”

岳忠义告诉记者,在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新疆机场集团的不断帮扶下,巴什喀群村家家户户都从土炕泥墙变成了安居房,原来养殖和生活混杂在一起的居住环境变得卫生整洁,养殖区、生活区、住宅区三区分离的结构让乡亲们的生活起居井然有序。

买托乎提一家只是扶贫工作众多对象中的一个。巴什喀群村村民海且木汗·买买提在丈夫受伤瘫痪在家后,被新疆机场集团安排在苗圃基地就业,闲暇时她还能在手工作坊绣花。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海且木汗还办理了无息贷款投资养鹅。阿亚格喀群村村民巴柯·伊布拉伊木自养羊合作社建立伊始就成了其中的一员,35只羊养在巴柯家的后院,每年的分红收入让这个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自2017年新疆机场集团将巴什喀群村的街道、门面房、特色商业街重新建设完毕后,加依乡的巴米汗·吾布力艾山就和丈夫在这里租了一间门面房做起了打馕生意……

“一开始开展驻村工作时,村民们的眼神黯淡无光,透露着不信任与陌生感。”李毅刚说,“现在来探望他们,更像是过年回家看亲戚。只要我们真正把老乡们当亲人,老乡们也会把我们当亲人,正是一家人齐心协力才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张军为本报记者讲述他与热孜古丽家的故事。 (记者汪洋/摄)

张军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和热孜古丽全家的合影,他拿着照片对记者笑着说:“小姑娘转正后,每个月能拿四五千块的工资。她的月收入已经达到了脱贫摘帽的年收入标准,正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中国民航报 记者金欢、张人尹)

原标题:《看新疆机场集团是如何带动这888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